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大要闻 >工作动态
“1+3+N”工作机制,代表履职“燃”起来
发布日期:2024-09-19 信息来源:三门峡人大网

  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赵乐际委员长视察河南讲话精神,落实全省人大系统“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工作部署,结合区域实际,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精心谋划,探索形成“1+3+N”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持续推进主题活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用好“1”个抓手,代表履职“动起来”

  坚持以省人大主题活动为契机和抓手,高站位对标、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统筹联动、凝聚合力,激发代表履职新动能。

  抓谋划强推进。省人大方案下发后,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召开主任会议第一时间学习研究主题活动方案,聚焦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两大重点”,高站位对标制定本级活动具体实施方案,成立由常委会主任任组长的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常委会领导分工联系指导县(市、区),调度督导工作开展;发出倡议书,动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主题活动,立足代表岗位和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召开动员会进行动员部署、解读目标,提出贯彻落实意见,细化贯彻落实措施,把主题活动嵌入到常委会履职工作中,找准中心工作与主题活动的结合点,一体化推进工作开展;结合工作实际,召开主题活动推进现场会,通过实地观摩、听取汇报、询问情况等方式,让各县(市、区)找差距、开视野、学经验、明方向,为活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奠定基础。

  抓培训提素质。坚持把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作为活动的动力源,切实加强代表培训工作。“全市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特邀广东省、深圳市人大代表王海和北京市人大原民族宗教侨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席文启授课,驻峡五大联赛竞猜app_竞彩足球比分-籃球欧洲杯投注推荐、省、市人大代表和市县乡镇五级人大领导、代表联络站负责人、部分代表小组组长和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共500余人参加了培训。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三级人大采取“走出去、学回来”的方式,共开展各类培训132场次,五级代表5529人次参加了培训,为主题活动打牢思想基础、能力基础。

  育典型促带动。围绕主题活动在市属电视台、报社及人大网站开设“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专栏,对优秀人大代表履职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报道,“学习强国”、人民代表报、河南卫视、河南日报等陆续推出40余篇(条)报道,营造了尊重人大代表、支持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浓厚氛围,同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代表在各领域务实担当、争先出彩;统筹联动县(市、区)人大,提出“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的要求,激励县市区开展符合本地实际、具有本地特色的活动,打造了流动代表工作站、农民代表挂户牌、创新代表活动月度主题等品牌,全面掀起活动高潮。

  建好“3项机制”,代表履职“实起来”

  紧紧围绕省人大主题活动的要求,坚持守正创新、精准发力,建好用活“三项机制”,使人大代表履职动能更加活跃强劲,作用发挥更加有力有效。

  优化代表服务机制。坚持代表初任培训、日常培训等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代表线上+线下常态化培训制度,夯实代表履职基本功;对原有的82个代表联络站进行迭代升级、高标准建设24个产业代表联络站、建设10类专业代表小组、设立7个基层预算审查联系点、新拓展建设8个基层立法示范点、出台公民旁听常委会会会议办法,不断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探索出台无固定收入代表履职经费保障办法,加强与代表所在单位的沟通协调,为代表出席人代会、审议各项报告、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提供时间、经费、待遇等各项保障;制定《市人大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办法》,优化常委会邀请代表列席工作,有序扩大代表的政治参与。

  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突出代表主体作用,探索工作路径,创新活动载体,制定出台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人员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代表参与监督活动全覆盖;建立健全代表联系群众、群众意见处理和代表履职登记等制度,依托联络站探索人大代表“亮身份”履职活动、代表述职、代表集中学习、群众意见收集、接待选民等活动;进一步健全相关工作机制,支持代表在闭会期间通过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基地等平台了解、收集和反映民情民愿。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代表履职评价制度,推行代表履职情况通报制度,针对代表出席会议,围绕各项议案、报告和其他议题参与调研、视察、审议,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应邀参加“一府一委两院”组织的测评、检查、听证、征求意见几等活动,走访接待选民、收集社情民意、为民代言等情况,定期进行通报,使代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制定《市人大代表履职档案管理办法》,出台代表履职管理考核制度,建立代表履职量化管理档案,记录好代表参与履职的各类事项,并根据代表年初对选民做出的承诺,形成相关任务和目标管理机制,年底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由选民对代表承诺事项和其他开展的履职情况进行打分,形成精确量化代表履职工作的体制机制,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激发代表比学赶超的内生动力。

  采用“N种形式”,代表履职“活”起来

  人大工作,根基在基层,活力在代表。自代表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不同形式积极参与,动员和激励各级人大代表深入联系群众、依法履职担当。

  进站入网,服务群众微实事。创新代表履职方式,组织人大代表通过“走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固定+流动”等多种方式履职,通过“摆摊”赶集,举行“恳谈会”、“板凳议事会”、“广场夜话”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接待、走访活动,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声音,掌握群众最真实的情况,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今年以来,代表们主动进社区、进企业、进网格,听心声、解难题、送温暖,累计走访群众3500余人次,办实事好事600余件;五级代表进站7862人次,接待群众5890人次,为人民办实事1538件,收集各类问题603件,协调转办的问题510件,转化议案建议483件,群众反映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电动车飞线充电、社区养老助餐等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办好群众关切事。着力抓好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围绕住房、交通、教育、就业、养老等方面,选确定了15项民生实事,票决出12项作为2024年度民生实事,共计投入8.48亿元;县(市、区)分别围绕医疗卫生、城市道路、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公路建设、饮水安全提升、路网建设、农村公路改造等方面,确定了民生实事52项,共计投入10.57亿元;各乡镇(街道)共确定民生实事223项,共计投入13.9亿元;全市各级人大将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采取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组织代表集中视察、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强监督,建立以代表为主体、有关专业人员参与的监督评估小组,对项目实施情况适时进行监督评估,有效地助推市委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的落地落实和民生改善。截至8月底全市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3237户,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2002人次,完成城镇非居民用户液化石油气“瓶改管”改造4318户,完成妇女宫颈癌免费筛查22619人,完成乳腺癌免费筛查23079人,开展产前超声免费筛查7025人,开展新生儿免费“两病”筛查8131人,开展新生儿免费听力筛查7922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稳步推进。

  高质量办理建议,民声变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工作原则,着力解决群众所想、群众所盼、群众所急的民生问题,进一步完善“会上集中交办、职能部门承办、领导带头领办、人大重点督办、会同代表商办、效果测评验办”的代表建议办理机制。对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的202件建议即时分类交办,采取“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领衔重点督办,政府督查室定期督查,人大各专(工)委不定期督导,代表工委全程跟踪问询,定期通报反馈办理情况”建议办理督办机制,进一步明确任务表、责任人和办结时限,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代表广泛“点单”、政府据实“派单”、部门履责“买单”、人大监督“验单”的办理模式,实现建议办理全过程督办,确保建议办理过程满意和结果满意。

  履职行权,服务中心大局。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专题询问等方式,组织代表深度参与常委会监督工作,务求监督实效。邀请各级代表围绕绿色发展、“三个城市”“五个强市”“六个经济”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进行专题调研和视察70余人次;针对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山体保护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3次40余人;专题调研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等工作情况,参与代表200余人次;组织代表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电梯安全管理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立法调研和征求意见建议50余人次,专题询问“一府两院”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工作情况1次,对市人社局、水利局等5个政府组成部门和员额法官和员额检察官工作评议2次,代表们充分发挥倾听群众呼声、为民代言、建言献策等作用,解决了一批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服务和推动全市发展大局。

  新时代新担当,新征程新作为。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将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高效能开展代表主题活动,高水平发挥代表主体作用,高标准提升活动质效,兑现“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在现代化三门峡建设实践中展现“代表担当和作为”。(周琛  杜鹏举)

作者:杜卫萍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