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峪因孔子到此讲学建文庙而得名。
五月文峪,夏韵正临,赤橙黄绿,彩染家园。近年来,文峪乡人大主席团充分发挥市县乡三级代表主体作用,聚焦樱桃产销关键环节,通过“精准服务+资源联动+产业升级”模式,推动樱桃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技术赋能,夯实品质根基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看着自家种植的3亩多的大樱桃,文峪乡吴家沟村村民任留坡拉着乡人大代表范建康的手,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原来,由于缺少技术任留坡家种植的3亩多大樱桃从品质到产量都比其他的农户要少,眼看到了大樱桃林间管理的季节,这可把他给愁坏了。
住在吴家沟的乡人大代表范建康在走访群众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向乡人大主席团反映。乡人大主席团积极向乡党委汇报,在乡党委的引导、支持下,先后从郑州、山东、陕西等地引进大紫、红灯、黄蜜、布鲁克斯等10多个优良品种并种植成功,与郑大农业团队进行技术合作,发展技术骨干200余人,每年定期组织贫困户、合作社、种樱桃大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将该产业确定为到户增收项目,先后投入300万元,通过扶贫赠苗、自主发展等形式扩大种植2万余棵,目前全乡樱桃种植面积约1.4万亩,形成了产旅融合,农游一体发展模式。
提质扩模,擦亮振兴底色
没有品质,没有规模,就很难形成产业。在文峪乡庙沟河村的樱桃园里,尤东燕满脸笑容,指着正在盛开的樱桃花说“咱们这里三月四月赏花看风景,五月六月卖果子换‘票子’,这樱桃现在可是咱们致富的‘金果果’了!这片有5亩是我种的,那边的是我大伯,对面的是我四叔家的,在我们村家家户户种植樱桃,这还要感谢我们的人大代表们。”
文峪乡樱桃种植已有百年历史,但传统小樱桃果期短、采摘难、不易保鲜,在樱桃沟景区建设前期,乡人大广泛征求群众、代表意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中连片种植大樱桃,各级人大代表率先垂范,走在前,做表率,主动投身大樱桃种植培育中来。在吴家沟、庙沟河、磨上村、黑了宿村等多个村庄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整合土地资源,完善田间道路、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建成万亩大樱桃产业基地,为大樱桃发展奠定了基础,注入了活力。
产业升级,激活发展动能
产业要升级延链补链是关键。为延伸樱桃产业链,在县人大代表宋当迎的推动下,成立樱桃产业合作社,积极培育种植、田间管理、销售“全把式”带头人,形成产业发展有支撑,种植户致富有奔头的新格局;突出乡村旅游亮点工程建设,高标准打造涧西至庙沟河、南菠公路、望家山万亩果药产业基地旅游环线50余公里,连点成线解决产品输出难问题,升级打造红石谷·樱桃沟景区,举办乡村美食大赛、“卢氏赏花季·美丽自由行”等活动扩大产地知名度,县人大代表李春生提议的“樱桃采摘+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落地见效。
牵线搭桥,拓宽销售渠道
做大做强樱桃产业,必须打通销售市场这一关键环节。为应对销售难题,市人大代表任新锁对接大型商超、批发市场,促成“基地直供”合作协议,帮助销售樱桃10万公斤;县、乡人大代表李春生利用自身“网络大V”的优势,宣传文峪乡大樱桃,点击率达10万余次,扩大了文峪乡大樱桃品牌知名度;乡人大代表采取当地收购、电商分销、公益采购方式,稳步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互动”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在全乡设置20个收购点入户入园收购,举办樱桃产销对接会,订单销售。联系京东、顺丰、邮政等快递公司现场配送发货。进一步拓宽樱桃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推动观光采摘、农事体验、民宿休养发展,扩大销售渠道。此外,人大代表们还推动建立“樱桃产销信息共享群”,实时发布市场动态与供需信息,有效缓解产销对接不畅问题。2024年共销售55万公斤,产值达1100万元。截止目前,今年综合收入已达8000余万元。
县乡人大代表、文峪乡党委书记韩良才说:“大樱桃已成为文峪乡的特色优势产业,更是一张闪亮的区域名片。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的优势,围绕‘提品质、增效益、扩规模、促发展’的目标,持续加大对大樱桃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深化与科研院校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樱桃的品质和产量;通过积极引进和培育大樱桃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好产业发展的‘后半篇文章’,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杨文艳 朱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