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卢氏县朱阳关镇人大主席团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优势,市县乡人大代表本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理念接续发力,从调研献策到带头示范,从政策推动到产业升级,全方位赋能香菇产业发展,让昔日零散种植的小香菇逐步蝶变成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群众致富的“金疙瘩”。
深入调研,找准产业发展“金钥匙”
“香菇种植技术落后、销售渠道单一,如何破局?”带着这样的问题,镇人大主席团先后组织市县乡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与农户、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充分收集群众意见、分析市场走势。通过代表们大量的走访调研,镇域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挖掘的方向逐渐明晰,成功开启了香菇产业转型发展的“金钥匙”。
头雁振翅,点燃群众参与“热情火”
为进一步破解群众“生产销售难”“集体经济增收难”的问题,镇人大代表李帅民主动请缨,在镇人大主席团的支持帮助下,成立了卢氏县振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探索推进“资源整合、社企结合、三产融合、社农结合”的“四合模式”,以“头雁”之姿带动农户积极参与到合作社,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如今,李帅民所在的王店村香菇种植规模已从过去的300万棒增长到1230万棒,在合作社带动下,全村食用菌年收益超8000万元,累计吸纳当地村民就近就业350人左右,集体经济增收116.2万元,群众获得分红高达76万元。
链条延伸,打造产业升级“强引擎”
延伸产业链条是根本,提升香菇产业附加值是关键。镇人大代表们积极牵线搭桥,推动引进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入驻朱阳关镇,目前全镇已新建香菇菌棒厂4个、香菇交易市场2个、引进精深加工生产线2条,多糖多肽提取生产线1条,引进有机肥加工厂1个来回收废菌棒生产有机肥,逐步实现了镇域食用菌产业全链条化发展,有效拉大了香菇产业利润空间,朵朵香菇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发展,从初级农产品到深加工产品,朱阳关镇香菇产业的华丽蜕变,是基层人大代表履职融入乡村镇振兴的生动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发挥市县乡人大代表作用,以实干担当诠释初心使命,将“为民代言”与“带民致富”有机结合,让小香菇在乡村振兴中绽放更大光彩。”县乡人大代表朱阳关镇党委书记孙新文表示。
(马幸 朱占强)